日本从大化革新时开始学习中国制度,并开始使用年号(日语:元号/げんごう)纪年。起初和中国一样在天皇更替之时更改年号,或者遭逢天灾人祸或是有人事异动时会更改年号,后来更换年号的权力甚至掌握在幕府或武家政权的手上。日本也曾发生数次两个年号并立的局面情形,如南北朝时代,大觉寺统的南朝与持明院统的北朝两个政府各自有自己年号,直到统一之后,年号才再次合流。日本年号的用字,多数为二字年号,只有5个为四字年号,且分布在奈良时代。
在古代时,日本历法都是采用中国的传统历法,称之为“和历”,一直到日本进行维新改革,废除传统历法,改用西方通行的公历,以旧历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作为新历明治六年1月1日,从此就完全使用阳历。明治以前的天皇,大多数最少使用了2个年号,明治天皇登基时颁布命令,改为一个天皇固定使用一个年号,称为“一世一元”,之后至今的天皇都只有一个年号。20世纪以后,东亚国家如中国、朝鲜、越南先后废除君主制,并废止了年号纪年,日本成为仅存使用年号的国家。现今使用的年号为“令和”,自2019年5月1日起使用。
该列表罗列日本各时代使用的年号名称及基本讯息,更多年号讯息还请读者参见时代区分的年号列表。
目次
编辑
凡例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
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近代与现代
古代年号
参见 - 注释 - 参考资料 - 参考文献 - 外部链接
凡例
编辑
该年号列表的格式主要根据中国年号列表,内容主要参考了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德川光圀《大日本史》及无名氏《公卿补任》整理而成,共计有248个年号。
年号索引按照日本时代分章,以年号使用的顺序排列。每一行年号列出起讫时间、纪年年数,其他说明如继任天皇沿用前任天皇年号等等事项,则在备注内说明。若在年中改元或终止使用年号的话,则在年份后标注明日本历法月份。(数字以汉字表示者,为日本旧历月份;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者,为日本新历月份。)灰色背景的年号为分裂时期用其他天皇的年号。
飞鸟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飞鸟时代年号列表
孝德天皇于645年迁都难波(今大阪),建元大化,是日本年号之始。之后两度停用年号,701年改元大宝后,年号延续至今不断。至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共使用了6个年号。
飞鸟时代(592年-710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孝德天皇(在位:596年-654年)
大化
645年六月-650年二月
6年
日本第一个公年号[注 1][3]。
白雉
650年二月-654年十一月
5年
日本第二个公年号[注 1][4]。白雉五年(654年)齐明天皇即位之后,日本停用年号有32年。或作“白凤”。
天武天皇(在位:673年-686年)
朱鸟
686年七月-九月
1年
日本第三个公年号[注 1][5]。朱鸟元年(686年)九月天武天皇驾崩之后,日本停用年号15年。或作“朱雀”。
文武天皇(在位:697年-707年)
大宝
701年三月-704年五月
4年
从此,公年号不断,延续至今。
庆云
704年五月-708年正月
5年
庆云四年(707年)七月元明天皇即位沿用。
元明天皇(在位:707年-715年)
和铜
708年正月-715年九月
8年
奈良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奈良时代年号列表
710年元明天皇定都平城京,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为止,共使用了12个年号。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元正天皇(在位:715年-724年)
灵龟
715年九月-717年十一月
3年
养老
717年十一月-724年二月
8年
圣武天皇(在位:724年-749年)
神龟
724年二月-729年八月
6年
《东国通鉴》作“白龟”,《宋史》作“宝龟”[6]。
天平
729年八月-749年四月
21年
天平感宝
749年四月-七月
1年
年号使用3个月。
孝谦天皇(在位:749年-758年)
天平胜宝
749年七月-757年八月
9年
天平胜宝七年(755年)正月改“年”为“岁”[7]。《纪元编》作“胜宝”,或作“胜实”、“太平胜宝”[6]。
天平宝字
757年八月-765年正月
9年
复“岁”为“年”[8]。天平宝字二年(758年)八月淳仁天皇即位沿用。天平宝字八年(764年)十月称德天皇即位沿用。《纪元编》作“宝字”,或作“太平宝字”[6]。
称德天皇(在位:764年-770年)
天平神护
765年正月-767年八月
3年
《纪元编》作“神护”[6]。
神护景云
767年八月-770年十月
4年
《纪元编》作“景云”[6]。
光仁天皇(在位:770年-781年)
宝龟
770年十月-780年
11年
天应
781年-782年八月
2年
天应元年(781年)四月桓武天皇即位沿用。
桓武天皇(在位:781年-806年)
延历
782年八月-806年五月
25年
延历二十五年(806年)三月平城天皇即位后改元。
平安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平安时代年号列表和日本院政时代年号列表
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1184年镰仓幕府成立为止,共使用了88个年号。
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平城天皇(在位:806年-809年)
大同
806年五月-810年九月
5年
大同四年(809年)四月嵯峨天皇即位沿用。
嵯峨天皇(在位:809年-823年)
弘仁
810年九月-824年正月
15年
弘仁十四年(823年)四月淳和天皇即位沿用。
淳和天皇(在位:823年-833年)
天长
824年正月-834年正月
11年
天长十年(833年)二月仁明天皇即位沿用。
仁明天皇(在位:833年-850年)
承和
834年正月-848年六月
15年
嘉祥
848年六月-851年四月
4年
嘉祥三年(850年)三月文德天皇即位沿用。
文德天皇(在位:850年-858年)
仁寿
851年四月-854年十一月
4年
齐衡
854年十一月-857年二月
4年
天安
857年二月-859年四月
3年
天安二年(858年)八月清和天皇即位沿用。
清和天皇(在位:858年-876年)
贞观
859年四月-877年四月
19年
贞观十八年(876年)十一月阳成天皇即位沿用。
阳成天皇(在位:876年-884年)
元庆
877年四月-885年二月
9年
元庆八年(884年)二月光孝天皇即位沿用。
光孝天皇(在位:884年-887年)
仁和
885年二月-889年四月
5年
仁和三年(887年)八月宇多天皇即位沿用。
宇多天皇(在位:887年-897年)
宽平
889年四月-898年四月
10年
宽平九年(897)七月醍醐天皇即位沿用。
醍醐天皇(在位:897年-930年)
昌泰
898年四月-901年七月
4年
延喜
901年七月-923年闰四月
23年
《曼殊院文书》有作“延寿”[9];《类聚考》作“延禧”[10]。
延长
923年闰四月-931年四月
9年
延长八年(930年)九月朱雀天皇即位沿用。
朱雀天皇(在位:930年-946年)
承平
931年四月-938年五月
8年
天庆
938年五月-947年四月
10年
天庆九年(946年)四月村上天皇即位沿用。
村上天皇(在位:946年-967年)
天历
947年四月-957年十月
11年
天德
957年十月-961年二月
5年
应和
961年二月-964年七月
4年
康保
964年七月-968年八月
5年
康保四年(967年)五月冷泉天皇即位沿用。
冷泉天皇(在位:967年-969年)
安和
968年八月-970年三月
3年
安和二年(969年)八月圆融天皇即位沿用。
圆融天皇(在位:969年-984年)
天禄
970年三月-973年十二月
4年
天延
973年十二月-976年七月
4年
贞元
976年七月-978年十一月
3年
天元
978年十一月-983年四月
6年
永观
983年四月-985年四月
3年
永观二年(984年)八月花山天皇即位沿用。
花山天皇[注 2](在位:984年-986年)
宽和
985年四月-987年四月
3年
宽和二年(986年)六月一条天皇即位沿用。
一条天皇(在位:986年-1011年)
永延
987年四月-989年八月
3年
永祚
989年八月-990年十一月
2年
正历
990年十一月-995年二月
6年
长德
995年二月-999年正月
5年
长保
999年正月-1004年七月
6年
宽弘
1004年七月-1012年十二月
9年
宽弘八年(1011年)六月三条天皇即位沿用。
三条天皇(在位:1011年-1016年)
长和
1012年十二月-1017年四月
6年
长和五年(1016年)正月后一条天皇即位沿用。
后一条天皇(在位:1016年-1036年)
宽仁
1017年四月-1021年二月
5年
治安
1021年二月-1024年七月
4年
万寿
1024年七月-1028年七月
5年
长元
1028年七月-1037年四月
10年
长元九年(1036年)四月后朱雀天皇即位沿用。
后朱雀天皇(在位:1036年-1045年)
长历
1037年四月-1040年十一月[注 3]
4年
长久
1040年十一月-1044年十一月
5年
宽德
1044年十一月-1046年四月
3年
宽德二年(1045年)正月后冷泉天皇即位沿用。
后冷泉天皇(在位:1045年-1068年)
永承
1046年四月-1053年正月
8年
天喜
1053年正月-1058年八月
6年
康平
1058年八月-1065年八月
8年
叶维庚《纪元通考》注一作“广平”。
治历
1065年八月-1069年四月
5年
治历四年(1068年)四月后三条天皇即位沿用。
后三条天皇(在位:1068年-1073年)
延久
1069年四月-1074年八月
6年
延久四年(1072年)十二月白河天皇即位沿用。
白河天皇(在位:1073年-1087年)
承保
1074年八月-1077年十一月
4年
承历
1077年十一月-1081年二月
5年
永保
1081年二月-1084年二月
4年
应德
1084年二月-1087年四月
4年
应德三年(1086年)十一月堀河天皇即位沿用。
堀河天皇(在位:1087年-1107年)
宽治
1087年四月-1094年十二月
8年
嘉保
1094年十二月-1096年十二月
3年
永长
1096年十二月-1097年十一月
2年
承德
1097年十一月-1099年八月
3年
岩手县成岛毘沙门堂观音像铭文作“承得”[13]。
康和
1099年八月-1104年二月
6年
长治
1104年二月-1106年四月
3年
嘉承
1106年四月-1108年八月
3年
嘉承二年(1107年)七月鸟羽天皇即位沿用。
鸟羽天皇(在位:1107年-1123年)
天仁
1108年八月-1110年七月
3年
天永
1110年七月-1113年七月
4年
永久
1113年七月-1118年四月
6年
元永
1118年四月-1120年四月
3年
桥川正氏《综合日本佛教史》引福冈县田岛板碑作“元禾”[14]。
保安
1120年四月-1124年四月
5年
保安四年(1123年)正月崇德天皇即位沿用。
崇德天皇(在位:1123年-1142年)
天治
1124年四月-1126年正月
3年
大治
1126年正月-1131年正月
6年
天承
1131年正月-1132年八月
2年
长承
1132年八月-1135年四月
4年
保延
1135年四月-1141年七月
7年
永治
1141年七月-1142年四月
2年
《玉海》误作“永然”[15]。永治元年(1141年)十二月近卫天皇即位沿用。
近卫天皇(在位:1142年-1155年)
康治
1142年四月-1144年二月
3年
天养
1144年二月-1145年七月
2年
久安
1145年七月-1151年正月
7年
《宋稗类钞》一作“久定”[16]。
仁平
1151年正月-1154年十月
4年
久寿
1154年十月-1156年四月
3年
久寿二年(1155年)七月后白河天皇即位沿用。
后白河天皇(在位:1155年-1158年)
保元
1156年四月-1159年四月
4年
保元三年(1158年)八月二条天皇即位沿用。
二条天皇(在位:1158年-1165年)
平治
1159年四月-1160年正月
2年
永历
1160年正月-1161年九月
2年
奈良市东大寺经箱文字作“永历”[13]。
应保
1161年九月-1163年三月
3年
长宽
1163年三月-1165年六月
3年
永万
1165年六月-1166年八月
2年
永万元年(1165年)六月六条天皇即位沿用。
六条天皇(在位:1165年-1168年)
仁安
1166年八月-1169年四月
4年
仁安三年(1168年)二月高仓天皇即位沿用。
高仓天皇(在位:1168年-1180年)
嘉应
1169年四月-1171年四月
3年
新潟县金仙寺经冢出土的经筒文字作“贺应”[13]。
承安
1171年四月-1175年七月
5年
安元
1175年七月-1177年八月
3年
治承
1177年八月-1181年七月
5年
《癸辛杂识》谓有年号“治象”,当即治承之讹[17]。治承四年(1180年)二月安德天皇继位。根据源赖朝的相关文件,源氏使用至治承七年(1183年)[18]。
安德天皇(在位:1180年-1185年)
养和
1181年七月-1182年五月
2年
日本开始短暂的年号分流[注 4]。
寿永
1182年五月-1185年三月
4年
《东国通鉴》作“寿久”[17]。寿永二年(1183年)八月后鸟羽天皇即位后沿用。寿永四年(1185)三月二十四日,平氏战败,安德天皇投海自杀[注 5]。源氏在寿永三年(1184)开始使用该年号[21]。
后鸟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8年)
元历
1184年四月-1185年八月
2年
平安时代的私年号
私年号
元年对应公年号(西元)
已知使用年数
备注
长嘉
?
1年
见于千叶县香取市长嘉板碑[22]。
镰仓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镰仓时代年号列表
1184年源赖朝成立镰仓幕府成立,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为止,包含持明院统在内,共使用了50个年号。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后鸟羽天皇(在位:1183年-1197年)
文治
1185年八月-1190年四月
6年
建久
1190年四月-1199年四月
10年
建久九年(1198年)正月土御门天皇即位沿用。
土御门天皇(在位:1197年-1210年)
正治
1199年四月-1201年二月
3年
建仁
1201年二月-1204年二月
4年
元久
1204年二月-1206年四月
3年
建永
1206年四月-1207年十月
2年
承元
1207年十月-1211年三月
5年
承元四年(1210年)十一月顺德天皇即位沿用。
顺德天皇(在位:1210年-1221年)
建历
1211年三月-1213年十二月
3年
建保
1213年十二月-1219年四月
7年
承久
1219年四月-1222年四月
4年
承久三年(1221年)四月仲恭天皇即位沿用;同年七月后堀河天皇即位沿用。
后堀河天皇(在位:1221年-1232年)
贞应
1222年四月-1224年十一月
3年
元仁
1224年十一月-1225年四月
2年
嘉禄
1225年四月-1227年十二月
3年
安贞
1227年十二月-1229年三月
3年
宽喜
1229年三月-1232年四月
4年
松田福一郎《不空菴常住纪年录》作“观喜”[13],《东寺王代记》作“宽寿”[9]。
贞永
1232年四月-1233年四月
2年
贞永元年(1232年)十月四条天皇即位沿用。
四条天皇(在位:1232年-1242年)
天福
1233年四月-1234年十一月
2年
文历
1234年十一月-1235年九月
2年
嘉祯
1235年九月-1238年十一月
4年
涩谷亮泰《天台宗书籍综合目录·天台宗一乘义秘要抄》介绍误作“素然”[23];锺映渊《建元考》作“嘉贞”[17]。
历仁
1238年十一月-1239年二月
2年
锺映渊《建元考》作“历日”[17]。
延应
1239年二月-1240年七月
2年
仁治
1240年七月-1243年二月
4年
仁治三年(1242年)正月后嵯峨天皇即位沿用。
后嵯峨天皇(在位:1242年-1246年)
宽元
1243年二月-1247年二月
5年
宽元四年(1246年)正月后深草天皇即位沿用。
后深草天皇(在位:1246年-1259年)
宝治
1247年二月-1249年三月
3年
建长
1249年三月-1256年十月
8年
康元
1256年十月-1257年三月
2年
正嘉
1257年三月-1259年三月[注 6]
3年
《北佐久郡志》引墓碑文作“正贺”[13];李兆洛《纪元编》作“正喜”[17]。
正元
1259年三月-1260年四月
2年
爱知县武丰町出土陶砚铭作“正见”[25]。正元元年(1259年)十一月龟山天皇即位沿用。
龟山天皇(在位:1259年-1274年)
文应
1260年四月-1261年二月
2年
弘长
1261年二月-1264年二月
4年
文永
1264年二月-1275年四月
12年
文永十一年(1274年)正月后宇多天皇即位沿用。
后宇多天皇(在位:1274年-1278年)
建治
1275年四月-1278年二月
4年
弘安
1278年二月-1288年四月
11年
弘安十年(1287年)十月伏见天皇即位沿用。
伏见天皇(在位:1287年-1298年)
正应
1288年四月-1293年八月
6年
永仁
1293年八月-1299年四月
7年
永仁六年(1298年)七月后伏见天皇即位沿用。
后伏见天皇(在位:1298年-1301年)
正安
1299年四月-1302年十一月
4年
正安三年(1301年)正月后二条天皇即位沿用。
后二条天皇(在位:1301年-1308年)
乾元
1302年十一月-1303年八月
2年
《宋史》误作“乾文”[26]。
嘉元
1303年八月-1306年十二月
4年
德治
1306年十二月-1308年十月
3年
德治三年(1308年)八月花园天皇即位沿用。
花园天皇(在位:1308年-1318年)
延庆
1308年十月-1311年四月
4年
应长
1311年四月-1312年三月
2年
正和
1312年三月-1317年二月
6年
文保
1317年二月-1319年四月
3年
文保二年(1318年)二月后醍醐天皇即位沿用。
后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元应
1319年四月-1321年二月
3年
元亨
1321年二月-1324年十二月
4年
正中
1324年十二月-1326年四月
5年
《金泽文库文书·下总国东庄年贡算用状》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说》有作“正仲”[13]。
嘉历
1326年四月-1329年八月
4年
元德
1329年八月-1331年八月
3年
镰仓幕府使用至元德四年(1332年)四月[27][28][29][30]。
元弘
1331年八月-1332年四月1333年六月-1334年正月
4年
日本再度开始短暂的年号分流[注 7]。元弘元年(1331年)九月镰仓幕府拥立光严天皇,称元德三年,停用元弘年号[29][31][30],但皇室继续使用元弘年号[注 8]。明年(1332年)改元正庆,反幕府势力仍奉元弘年号。元弘三年(1333年)六月后醍醐天皇复位。
光严天皇(在位:1331年-1333年)
正庆
1332年四月-1333年五月[注 9]
2年
正庆二年(1333年)五月光严天皇被废黜,后尊之为上皇。后醍醐天皇重祚后,废除正庆年号,恢复元弘年号。
镰仓时代的私年号
私年号
元年对应公年号(西元)
已知使用年数
备注
保寿
仁安二年?(1167年)
1年
见于奈良县五条市御灵神社神像铭[34]。
泰平
承安二年(1172年)
?
见于《百炼钞》[35]。《玉叶》作“万平”。
和胜
建久元年(1190年)
1年
见于《高野山文书·宝简集》一八[36]。
迎云
建久元年(1190年)
1年
见于《法隆寺文书》九[37]。
建教
元仁二年(1225年)
1年
见于《季御读经番论议问答记》[38]。
永福
永仁五年?(1297年)
?
见于山崎美成《海录》及《新编武藏风土记稿》[39]。
正久
元应元年(1319年)
2年
见于埼玉县饭能市西光废寺墓地板碑[40]。
室町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南朝年号列表、日本北朝年号列表和日本室町时代年号列表
1333年后醍醐天皇重新复位,至1336年足利尊氏攻陷京都,拥立持明院统的光明天皇,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南逃到吉野(今奈良县吉野町),共历经了3年,使用了1个年号。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经历了南北朝分裂、明德以后统一及战国三个阶段。
1336年,足利尊氏拥立光明天皇,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后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是为南朝。进入了日本史中狭义的南北朝时代。后期南朝势力衰退。1392年,南朝后龟山天皇将天皇三神器交给北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时代,史称“明德统一”。1466年应仁之乱后,日本进入一个半世纪的混战局面,史称“战国时代”。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为幕府将军。南北朝历经了57年,南朝使用了8个年号,北朝使用了16个年号[注 10]。明德以后历经了175年,使用了23个年号。
建武政权(1333年-1336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后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建武
1334年正月-1336年二月
3年
南朝(1336年-1392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后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9年)
延元
1336年二月-1340年四月
5年
日本第三次年号分流[注 11]。延元四年(1339年)八月后村上天皇即位沿用。
后村上天皇(在位:1339年-1368年)
兴国
1340年四月-1346年四月
7年
正平
1346年四月-1370年十二月[注 12]
25年
正平二十三年(1368年)三月长庆天皇即位沿用。
长庆天皇(在位:1368年-1383年)[注 13]
建德
1370年十二月[注 14]-1372年三月[注 12]
3年
入本英太郎《东京北郊の板碑》引鹿浜板碑作“乾德”[13]。
文中
1372年三月-1375年五月[注 12]
4年
日名子太郎《大分县金石年表》引宝箧印塔铭文作“文仲”[13]。
天授
1375年五月-1381年二月[注 12]
7年
《佐仓风土记·武藏国司藤原朝臣手状》、《南部家文书·南部信光让状》作“天寿”[13]。
弘和
1381年二月-1384年四月[注 12]
4年
《清白士集》避清帝讳作“宏知”[26]。弘和三年(1383年)冬季后龟山天皇即位沿用。
后龟山天皇(在位:1383年-1392年)
元中
1384年四月-1392年闰十月[注 12]
9年
元中九年(1392年)闰十月五日后龟山天皇交出神器,南北朝统一。
北朝(1336年-1392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光明天皇(在位:1336年-1348年)
建武
1336年二月-1338年八月
3年
建武三年(1336年)二月后醍醐天皇改元延元,足利尊氏仍用建武年号(建武三年至五年)。同年八月光明天皇即位沿用。
历应
1338年八月-1342年四月[注 9]
5年
康永
1342年四月-1345年十月[注 9]
4年
贞和
1345年十月-1350年二月[注 9]
6年
贞和四年(1348年)十月崇光天皇即位沿用。长门探题足利直冬使用至贞和七年(1351年)[45]。
崇光天皇(在位:1348年-1351年)
观应
1350年二月-1351年十一月1352年三月-九月[注 9]
3年
观应二年(1351年)十一月室町幕府废掉崇光天皇,停用该年号,用南朝正平年号(五年至六年)[46]。隔年(1352年)三月恢复使用[47],八月后光严天皇即位沿用。
后光严天皇(在位:1352年-1371年)
文和
1352年九月-1356年三月[注 9]
5年
《东要记》有作“文倭”[13]。
延文
1356年三月-1361年三月[注 9]
6年
康安
1361年三月-1362年九月[注 9]
2年
清宫秀坚《新选年表》误作“应和”[48]。
贞治
1362年九月-1368年二月[注 9]
7年
应安
1368年二月-1375年二月[注 9]
8年
应安四年(1371年)三月后圆融天皇即位沿用。
后圆融天皇(在位:1371年-1382年)
永和
1375年二月-1379年三月[注 9]
5年
康历
1379年三月-1381年二月[注 9]
3年
日本考古学会《造像铭记》引奈良县法隆寺佛像铭文作“康略”[13]。
永德
1381年二月-1384年二月[注 9]
4年
《九州文化史研究所纪要》第三、四号引《氏房让状》作“永得”[13]。永德二年(1382年)四月后小松天皇即位沿用。
后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至德
1384年二月-1387年八月[注 9]
4年
稻村坦元《武蔵野の青石塔婆》引阿弥佗佛板碑作“至得”[13]。
嘉庆
1387年八月-1389年二月[注 9]
3年
《香取文书·嘉庆二年十二月付文书》作“贺庆”[13],秋田县金泽山八幡社所藏经典有作“寿庆”[9]。
康应
1389年二月-1390年三月[注 9]
2年
明德
1390年三月-1394年七月
5年
明德统一以后(1392年-1568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后小松天皇(在位:1382年-1412年)
应永
1394年七月-1428年四月
35年
应永十九年(1412年)八月称光天皇即位沿用。
称光天皇(在位:1412年-1428年)
正长
1428年四月-1429年九月
2年
正长元年(1428年)七月后花园天皇即位后沿用。镰仓公方足利持氏使用至正长四年(1431年)。
后花园天皇(在位:1428年-1464年)
永享
1429年九月-1441年二月
13年
宫城县三迫普贤堂所藏过去帐及鳄口铭有作“永宁”[9]。
嘉吉
1441年二月-1444年二月
4年
文安
1444年二月-1449年七月
6年
宝德
1449年七月-1452年七月
4年
享德
1452年七月-1455年七月
4年
篠崎四郎《房总金石文の研究》引安乐寺护摩炉纪年铭作“京德”[13]。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使用至享德二十七年(1478年)[49]。
康正
1455年七月-1457年九月
3年
栃木县鎫阿寺《康政元年文书》作“康政”[13]。
长禄
1457年九月-1460年十二月
4年
《香取文书》或作“张六”[13]。
宽正
1460年十二月-1466年二月
7年
《旧录司代家文书》有作“宽延”[9]。宽正五年(1464年)七月后土御门天皇即位沿用。
后土御门天皇(在位:1464年-1500年)
文正
1466年二月-1467年三月
2年
应仁
1467年三月-1469年四月
3年
《镰仓市史·社寺编》及服部清五郎《板碑概说》有作“应任”[13]。
文明
1469年四月-1487年七月
19年
千叶县市川市曾公安国寺板牌有作“文命”[13]。
长享
1487年七月-1489年八月
3年
延德
1489年八月-1492年七月
4年
明应
1492年七月-1501年二月
10年
明应九年(1500年)十月后柏原天皇即位沿用。
后柏原天皇(在位:1500年-1526年)
文龟
1501年二月-1504年二月
4年
宫城县石卷市专称寺迹板碑作“文鬼”[50]。
永正
1504年二月-1521年八月
18年
《香取文书》有作“荣正”[13];《清白士集》误作“永镇”[51]。
大永
1521年八月-1528年八月
8年
大永六年(1526年)四月后奈良天皇即位沿用。
后奈良天皇(在位:1526年-1557年)
享禄
1528年八月-1532年七月
5年
《会津塔寺八幡宫长帐》、《诹访家文书》、《不空菴常住纪年录》有作“享录”[52]。
天文
1532年七月-1555年十月
24年
石田茂作《日本美术工艺》第56号奈良县法隆寺塔层壁画作“天门”[13]。
弘治
1555年十月-1558年二月
4年
弘治三年(1557年)十月正亲町天皇即位沿用。
正亲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永禄
1558年二月-1570年四月
13年
《大分县史料·第12》有作“永六”[13],《新编会津风土记》误作“永祖”[53]。
室町时代的私年号
私年号
元年对应公年号(西元)
已知使用年数
备注
白鹿
兴国六年/贞和元年(1345年)
2年
见于《得江文书》及龙安寺藏《太平记》卷二五批注[54]。
应治
兴国六年/贞和元年(1345年)
1年
见于大阪府泉大津市细见实藏悬佛铭[55]。
弘德
元中元年/至德元年(1384年)
1年
见于奈良市十六所神社栋木铭、叡山文库藏《般若心经秘键抄》批注[56]。
永宝
元中五年/嘉庆二年(1388年)
1年
见于奈良县奈良市针町观音寺藏《大般若经》卷四八〇批注[57]。
真贺
?
2年
见于奈良县奈良市针町观音寺藏《大般若经》卷480批注[58]。
元真
?
1年
见于琦玉县比企町阿弥佗三尊板碑纪年铭[59]。
品历
?
1年
见于《阿苏文书》[60]。
永幻
?
3年
见于宫城县登米市上行寺板碑[61]。
德昌
?
3年
见于宫城县栗原市妙教寺板碑[61]。
至大
?
1年
见于《武藏国板碑集录》[62]。
天靖
嘉吉三年(1443年)
13年
见于《武家功名记》及《南朝遗文》[62]。后南朝遗裔及遗臣使用的年号。
福安
嘉吉四年(1444年)
1年
见于冈山县赤磐市千光寺藏备前烧四耳壶铭[63]。
大明
宝德三年(1451年)
8年
早濑晴夫著《消失的皇统》参照《美作天皇记》、《植月御所的真相》及《必须纠正的美作历史》[64]。美作后南朝遗裔及遗臣使用的年号。
享高
享德元年(1452年)
4年
见于《旧新福寺文书》及《本土寺过去帐》[65]。可能是公年号“享德”的别名。
享正
享德三年(1454年)
5年
见于埼玉县相关板碑及《旧案主家文书》[66]。关东地区使用的私年号。
延德
寛正二年(1461年)
5年
见于《旧新福寺文书》及《本土寺过去帐》[67]。关东地区使用的私年号。
福寿
宽正三年?(1462年)
1年
见于宫城县石卷市板碑[68]。
明应
文明元年(1469年)
?
见于《大乘院寺社杂事记》[69][注 15]
正亨
延德元年(1489年)
2年
见于《甲斐国妙法寺记》[71]。
福德
延德二年(1490年)
2年
见于《旧录司代家文书》及《本土寺过去帐》[72]。
永传
延德二年(1490年)
1年
见于《田畠薗地并屋敷注文》[73]。
王德
?
8年
见于日光轮王寺慈眼堂经藏《韵镜指南》[74]。
德应
文龟元年?(1501年)
1年
见于东京都板桥区上赤塜町药师堂发掘出土的板碑[75]。
子平
文龟二年(1502年)
5年
见于熊本县熊本市北区植木町所在宝箧印塔铭[60]。
弥勒
永正三年(1506年)或永正四年(1507年)
3年
见于《甲斐国妙法寺记》、《旧录司代家文书》、《本土寺过去帐’、《妙法寺记》等等[76]。
加平
永正十四年(1517年)
1年
见于《阿苏文书》[77]。
永喜
大永六年(1526年)
2年
见于《旧案主家文书》、《新编会津风土记》卷五三及栃木县小山市须贺神社和镜等等[78]。《会津塔寺八幡宫长帐》作“永龟”。
宝寿
天文二年(1533年)
2年
见于长野县佐久穗町出土经筒铭、《古今金工便览》[79]。
命禄
天文九年(1540年)
3年
见于蜷川氏所藏《年代记》、《本土寺过去帐》、《津金文书》等等[80]。
安土桃山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年号列表
1568年织田信长扶植足利义昭为幕府将军,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为止,共使用了4个年号。
安土桃山时代(1568年-1603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正亲町天皇(在位:1557年-1586年)
元龟
1570年四月-1573年七月
4年
《大分县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书》第一辑有作“玄龟”[13]。
天正
1573年七月-1592年十二月
20年
是泽恭三《会津塔寺八幡宫长帐》账本记录有作“天将”,吉田东伍《大日本地名辞书》引长沼盛秀墓碑有作“天政”[13]。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后阳成天皇即位沿用。
后阳成天皇(在位:1586年-1611年)
文禄
1592年十二月-1596年十月
5年
庆长
1596年十月-1615年七月
20年
庆长十六年(1611年)三月后水尾天皇即位沿用。
安土桃山时代的私年号
私年号
元年对应公年号(西元)
已知使用年数
备注
光永
天正四年(1576年)
不明
见于辻善之助《大日本年表》,所据出处不明[81]。
天王
天正年间
1年
见于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丹波烧三耳壶铭[82]。
江户时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江户时代年号列表
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至1868年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江户幕府结束,共使用了35个年号。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后水尾天皇(在位:1611年-1629年)
元和
1615年七月-1624年二月
10年
神奈川县鹿岛田淜莲寺墓碑作“贤和”[13]。
宽永
1624年二月-1644年十二月
21年
宽永六年(1629年)十一月明正天皇即位沿用。宽永二十年(1643年)十月后光明天皇即位沿用。
后光明天皇(在位:1643年-1654年)
正保
1644年十二月-1648年二月
5年
庆安
1648年二月-1652年九月
5年
承应
1652年九月-1655年四月
4年
承应三年(1654年)十一月后西天皇即位沿用。
后西天皇(在位:1654年-1663年)
明历
1655年四月-1658年七月
4年
万治
1658年七月-1661年四月
4年
宽文
1661年四月-1673年九月
13年
宽文三年(1663年)正月灵元天皇即位沿用。
灵元天皇(在位:1663年-1687年)
延宝
1673年九月-1681年九月
9年
天和
1681年九月-1684年二月
4年
贞享
1684年二月-1688年九月
5年
《韵览》作“贞亨”[83]。贞享四年(1687年)三月东山天皇即位沿用。
东山天皇(在位:1687年-1709年)
元禄
1688年九月-1704年三月
17年
宝永
1704年三月-1711年四月
8年
宝永六年(1709年)六月中御门天皇即位沿用。
中御门天皇(在位:1709年-1735年)
正德
1711年四月-1716年六月
6年
享保
1716年六月-1736年四月
21年
享保二十年(1735年)三月樱町天皇即位沿用。
樱町天皇(在位:1735年-1747年)
元文
1736年四月-1741年二月
6年
宽保
1741年二月-1744年二月
4年
延享
1744年二月-1748年七月
5年
延享四年(1747年)五月桃园天皇即位沿用。
桃园天皇(在位:1747年-1762年)
宽延
1748年七月-1751年十月
4年
宝历
1751年十月[注 16]-1764年六月
14年
宝历十二年(1762年)七月后樱町天皇即位沿用。
后樱町天皇(在位:1762年-1770年)
明和
1764年六月-1772年十一月
9年
明和七年(1770年)十一月后桃园天皇即位沿用。
后桃园天皇(在位:1770年-1779年)
安永
1772年十一月-1781年四月
10年
安永八年(1779年)十一月光格天皇即位沿用。
光格天皇(在位:1779年-1817年)
天明
1781年四月-1789年正月
9年
宽政
1789年正月-1801年二月
13年
享和
1801年二月-1804年二月
4年
文化
1804年二月-1818年四月
15年
文化十四年(1817年)九月仁孝天皇即位沿用。
仁孝天皇(在位:1817年-1846年)
文政
1818年四月-1830年十二月
13年
天保
1830年十二月-1844年十二月
15年
弘化
1844年十二月-1848年二月
5年
弘化三年(1846年)二月孝明天皇即位沿用。
孝明天皇(在位:1846年-1867年)
嘉永
1848年二月-1854年十一月
7年
安政
1854年十一月-1860年三月
7年
万延
1860年三月-1861年二月
2年
文久
1861年二月-1864年二月
4年
元治
1864年二月-1865年四月
2年
庆应
1865年四月-1868年九月
4年
庆应三年(1867年)正月明治天皇即位沿用。
江户时代的私年号
私年号
元年对应公年号(西元)
已知使用年数
备注
大道
庆长十八年(1613年)
10年
见于《新编会津风土记》、《纪伊国名所图会》及青森县南部町灵验堂龛扉铭[85]。《新编会津风土记》又另作“大筒”。
正中
元和七年(1621年)
2年
见于《山田家文书》[86]。
庆喜
宽永二十年(1643年)
2年
见于《上梶家文书》[87]。
义明
?
?
见于黄宗羲《日本乞师记》,云明正天皇之子始改元义明[83][88]。
久宝
天保五年(1834年)
1年
见于石川县七尾市藤原四手绪神社藏天保绘马额[89]。
永长
天保八年(1837年)
1年
见于《大桥健佑家文书》[90]。
龟光
文久二年(1862年)
1年
见于《净屋妙照信女铭墓石》[91]。
神德
庆应三年(1867年)
1年
见于《袖浦市史·通史编2》[92]。
天晴
庆应三年(1867年)
1年
又作“天政”、“天星”。见于高知县多处的石灯笼[93]。
神治
庆应三年(1867年)
1年
见于熊本县人吉市大畑麓町行者堂安置役小角木像补修铭[94]。
长德
庆应三年(1867年)
1年
见于《昭岛市史》引中野久次郎的日记[95]。
延寿
庆应四年(1868年)
1年
见于吉野真保《嘉永明治年间录》及《中外新闻》庆应四年五月十七日付[96]。奥羽诸藩所使用的私年号。
大政
庆应四年(1868年)
1年
又作“大化”。见于《蜂须贺家文书》、《菊池容斋所藏文书》[97]。奥羽诸藩所使用的私年号。
近代与现代
编辑
更多信息:日本一世一元制施行后年号列表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明治改元之诏》后,确立了日本一世一元制,2019年德仁改元令和,共使用了5个年号。
一世一元制施行后(1868年至今)
年号
起讫时间(公元)
纪年年数
备注
明治天皇(在位:1868年-1912年)
明治
1868年旧历9月-1912年7月
45年
明治五年(1872年)十一月颁布诏书,以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旧历)为明治六年1月1日(新历)[98]。明治45年(1912)7月30日,明治天皇崩御,同日改元大正[99]。
大正天皇(在位:1912年-1926年)
大正
1912年7月-1926年12月[注 17]
15年
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崩御,同日改元昭和[101]。
昭和天皇(在位:1926年-1989年)
昭和
1926年12月-1989年1月
64年
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独家报导误作“光文”[102]。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崩御,翌日改元平成[103]。
上皇(明仁)(在位:1989年-2019年)
平成
1989年1月-2019年4月
31年
平成31年(2019年)4月30日,天皇明仁生前退位,退位后改称“上皇”,翌日改元令和[104]。
今上天皇(德仁)(在位:2019年至今)
令和
2019年5月至今
古代年号
编辑
日本古代年号
年号
启用时间(西元)
使用年数
所属天皇
备注
列掷
前290年
5年
孝灵天皇
见于《和汉年契》、《逸号年表》、《茅窗漫录》[105]。一作“列滴”。
玺至
270年
1年
应神天皇
见于《和汉年契》、《逸号年表》[106]。
嘉纪
499年
4年
武烈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逸号年表》、《茅窗漫录》、《通元纪略》[106]。
是□
503年
4年
武烈天皇
见于《逸号年表》[107]。
定和
?
7年
继体天皇
见于《和汉年契》[107]。
发□
?
?
继体天皇
见于《清白士集》、《历代纪元编》[107][108]。
继体
517年
5年
继体天皇
见于《二中历》。
善记
522年
4年
继体天皇
见于《二中历》、《东寺王代记》、《如是院年代记》、《兴福寺略年代记》[109]。一作“善纪”;《海东诸国纪》作“善化”,《封内名迹志》作“善喜”。
正和
526年
5年
继体天皇
见于《二中历》、《海东诸国纪》、《如是院年代记》、《和汉年代记》、《增修合运图》[110]。《皇代记》作“正治”。
教到
531年
6年
继体天皇
见于《如是院年代记》、《二中历》、《皇代记》、《春秋略历》、《古代年号》[111]。《日本伪年号》作“殷到”,《海东诸国纪》作“发倒”,《和汉年契》作“教知”,《靖方溯源》引《九州年号》作“殷至”[112]。
宝元
535年
5年
安闲天皇
见于狩谷棭斋《古京遗文》[112]。
僧听
536年
4年
宣化天皇
见于《如是院年代记》、《二中历》、《皇代记》、《和汉年代记》、《春秋略历》、《海东诸国纪》、《和汉年契》、《丽气记私抄》[113]。
明要
541年
11年
钦明天皇
见于《二中历》、《汉和年代记》、《春秋略历》、《如是院年代记》、《和汉年代记》、《和汉年契》、《丽气记私抄》[114]。《皇代记》作“明安”,《海东诸国纪》作“同要”,《清白士集》作“同安”,《增补秩父风土记》作“明要”。
得□
550年
2年
钦明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逸号年表》、《茅窗漫录》[114]。
贵乐
552年
2年
钦明天皇
见于《如是院年代记》、《二中历》、《海东诸国纪》、《皇代记》、《和汉年代记》、《春秋略历》、《增修和汉合运图》、《和汉年契》、《丽气记私抄》[115]。一作“遗乐”。
法清
554年
4年
钦明天皇
见于《二中历》、《如是院年代记》、《春秋略历》、《增修和汉合运图》、《和汉年契》、《丽气记私抄》[115]。《皇代记》、《和汉年代记》、《运步色叶集》作“法靖”,《海东诸国纪》作“结清”。
兄弟
558年
1年一作2年
钦明天皇
见于《二中历》、《海东诸国纪》、《春秋略历》、《年代记》、《皇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丽气记私抄》[116]。《和汉年契》、《袭国伪僭考》、《茅窗漫录》作“兄弟和”。
藏知
559年《古代年号》作560年
5年
钦明天皇
见于《和汉年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117]。《二中历》、《皇代记》、《年代记》、《春秋略历》、《海东诸国记》作“藏和”。
师安
564年《古代年号》作565年
1年
钦明天皇
见于《峰相记》、《二中历》、《海东诸国纪》、《春秋略历》、《年代记》、《皇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117]。
知僧
565年《古代年号》作566年
5年
钦明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118]。《二中历》、《海东诸国纪》、《清白士集》作“和僧”。
金光
570年
钦明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二中历》、《海东诸国纪》、《增修和汉合运图》、《妙法寺年录》、《圣德太子绘传》[119]。
贤称
576年
5年
敏达天皇
见于《年代记》、《春秋略历》、《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水镜》、《南北二京灵地集》[120]。《皇代记》作“贤辅”;《海东诸国纪》作“贤接”;《古代年号》、《冲口发》、《袭国伪僭考》、《日本伪年考》作“贤栖”,又作“贤博”、“贤传”。
镜常
581年
4年
敏达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日本略记》、《日本伪年考》[121]。一作“钟常”;《海东诸国纪》、《二中历》作“镜当”;《茅窗漫录》作“镜照”。
胜照
585年
4年
敏达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圣德太子绘传》[122]。古本《水镜》作“胜烈”;《袭国伪僭考》、《和汉年契》作“照胜”。
和重
587年
2年
用明天皇
见于《和汉年契》、《冲口发》、《袭国伪僭考》、《茅窗漫录》、《纪元通略》[123]。
端政
589年
5年
崇峻天皇
见于《二中历》、《皇代记》、《春秋略历》、《海东诸国纪》、《和汉年代记》[123]。一作“端正”;《如是院年代记》作“端改”。
法兴
591年
32年
崇峻天皇推古天皇
见于《伊予汤冈碑文》、《法隆寺金堂释迦像光背铭》[124]。
喜乐
593年
?
推古天皇
见于《新编会津风土记稿》、《茅窗漫录》[125]。
告贵
594年
7年
推古天皇
见于《皇代记》、《年代记》、《春秋略历》、《二中历》、《妙法寺年录》、《善光寺缘起》、《南北二京灵地集》[125]。《如是院年代记》作“吉贵”;《海东诸国纪》作“从贵”。
始哭
595年
1年
推古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冲口发》、《茅窗漫录》[126]。《和汉年契》、《袭国伪僭考》作“始大”。
愿转
601年
4年
推古天皇
见于《皇代记》、《年代记》、《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春秋略历》、《如是院年代记》、《妙法寺年录》、《南北二京灵地集》[126]。《海东诸国纪》作“烦转”;梁玉绳《清白士集》、李兆洛《纪元编》作“颂转”;《靖方溯源》引《舆福寺略年代记》作“愿博”。
光充
605年
6年
推古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海东诸国纪》、《如是院年代记》、《春秋略历》、《运步色叶集》、《靖方溯源》引《舆福寺略年代记》、《南北二京灵地集》[126]。一本《增修和汉合运图》作“光亥”;一本《皇代记》作“弘元”;《塩尻》作“光永”。
大花
606年
1年
推古天皇
见于《上宫太子拾遗记》、《障子传》[127]。
定居
611年
7年
推古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海东诸国纪》、《如是院年代记》[128]。《圣德太子拾遗记》作“定光”。
见圣
613年
5年
推古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水镜》、《茅窗漫录》、《纪元通略》[128]。
倭京绳
618年
5年
推古天皇
见于《增修和汉合运图》[129]。《二中历》、《海东诸国纪》作“倭京”,《水镜》作“和京”,《年代记》、《皇代记》、《春秋略历》作“景绳”,别本《皇代记》作“倭黄绳”,《如是院年代记》、《兴福寺略年代记》作“和京绳”及“委京绳”,《炒法寺年录》作“和景绳”及“景绳”。
节中
623年
5年
推古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茅窗漫录》、《袭国伪僭考》、《汉和年契》[130]。
仁王
623年
6年
推古天皇舒明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二中历》、《增修和汉合运图》、《海东诸国纪》、《春秋略历》[130]。梁玉绳《清白士集》作“仁至”。
圣德
629年
5年
舒明天皇
见于《本土寺过去帐》[131]。
僧要
635年
5年
舒明天皇
见于《二中历》、《如是院年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海东诸国纪》、《妙法寺年录》[132]。《年代记》、《皇代记》作“增要”。
命长
640年
7年
舒明天皇皇极天皇孝德天皇
见于《二中历》、《海东诸国纪》、《增修和汉合运图》、《如是院年代记》、《水镜》[132]。《年代记》、《皇代记》、《春秋略历》作“令长”,《冲口发》、《袭国伪僭考》作“长命”或“明长”。
证明
?
4年
推古天皇舒明天皇
见于《油火明神社记》[132]。
常色
647年
5年
孝德天皇
见于《二中历》、《年代记》、《皇代记》、《春秋略历》、《海东诸国纪》、《如是院年代记》、《妙法寺年录》[133]。《清白士集》作“常邑”,《纪元编》作“常邕”,《纪元类聚考》作“唐邑”,《妙法寺年录》别本作“常己”,《塩尻》作“常光”。
白凤
661年(《海东诸国纪》)672年(《丽气记私抄》)
23年(《海东诸国纪》)14年(《丽气记私抄》)
齐明天皇天智天皇天武天皇
见于《二中历》、《海东诸国纪》、《丽气记私抄》。
中元
662年
4年
天智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冲口发》、《茅窗漫录》、《汉和年契》[133]。
果安
686年
4年
天武天皇持统天皇
见于《古代年号》、《冲口发》、《汉和年契》、《茅窗漫录》[133]。
大化
686年
?
天武天皇持统天皇文武天皇
见于《如是院年代记》、《增修和汉合运图》[133]。
大屯
692年
9年
持统天皇文武天皇
见于《万叶纬》[133]。
大长
692年
9年
持统天皇文武天皇
见于《年代记》、《皇代记》、《春秋略历》、《海东诸国纪》、《如是院年代记》、《妙法寺年录》[134]。
大和
695年
2年
持统天皇
见于《海东诸国纪》、《兴福寺略年代记》[134]。
正法
760年
1年
淳仁天皇
见于《本土寺过去帐》[135]。
孝灵
?
5年
?
见于千叶县香取郡东庄町吉祥院木造延命地藏像[136]。
参见
编辑
汉字文化圈主题
日本主题
历史主题
年号
日本历
皇纪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记载大化、白雉、朱鸟三个年号,[1]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有大化、白雉、朱鸟三个年号但改元月份空白[2],这里以舍人亲王《日本书纪》为准。
^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华山天皇”,[11]“华”同“花”。
^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误作止于四年十月[12]。
^ 1181年至1185年凡5年。
^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作年号止于四年四月十五日[19],此处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记载的安德天皇死亡日为准[20]。
^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误作元年起于二月[24]。
^ 1331年至1333年凡3年。
^ 如《花园天皇宸记》、《践祚部类抄记》以元弘年号记事。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未记载北朝的正庆、历应、康永、贞和、观应、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永和、康历、永德、至德、嘉庆、康应16个年号的改元月份[32],这里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为准[33]。
^ 此处采狭义的南北朝,统计1336年至1392年期间所使用的年号。
^ 1336年至1392年凡57年。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未记载南朝的正平、建德、文中、天授、弘和、元中六个年号的改元月份[41],这里以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为准[42]。
^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作长庆天皇1368年至1373年在位与后龟山天皇1374年至1392年在位[43],这里以八代国治《长庆天皇御即位の研究》为准[44]。
^ 《南朝公卿补任》、《南朝编年记略》和《续史愚抄》作元年始于七月廿四日,鸭脚本《皇代记》将其定在四月廿二日,《伊势之卷》将其定在在正月廿一日,而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则将其定在十二月三十日。
^ 早濑晴夫著《消失的皇统》指为美作后南朝遗裔使用的私年号,于长禄二年(1458年)改元,使用至文明九年(1477年)[70]。
^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误作元年起于七月[84]。
^ 森本角藏《日本年号大观》误作终于十五年二月[100]。
参考资料
编辑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一〈孝德天皇〉、卷第十一〈天武天皇〉.
^ 森本角藏 1933,第155、158、159页.
^ s:日本书纪/卷第廿五“〔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四年六月乙卯〕改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四年为大化元年。 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
^ s:日本书纪/卷第廿五“〔白雉元年二月〕甲申……又诏曰:‘四方诸国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总临而御寓,今我亲神祖之所知,穴户国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
^ s:日本书纪/卷第廿九“〔朱鸟元年七月〕戊午,改元曰朱鸟元年。”
^ 6.0 6.1 6.2 6.3 6.4 李兆洛 1970,第30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七岁正月〕四日甲子,敕改‘年’为‘岁’。”.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十七〈孝谦天皇〉“〔天平宝字元年八月〕十八日甲午,敕曰:‘……其改天平胜宝九岁为天平宝字元年。……’”.
^ 9.0 9.1 9.2 9.3 9.4 久保常晴 2012,第190-194页.
^ 李兆洛 1970,第31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三十七〈华山天皇〉.
^ 森本角藏 1933,第195页.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久保常晴 2012,第170-17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83-484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93-494页.
^ s:宋稗类钞/08“有日本僧定心者。宁死不污。至肤理折裂而死。其度牒尚藏庵中年有久定、保安、治象等号。”
^ 17.0 17.1 17.2 17.3 17.4 李兆洛 1970,第32页.
^ 久保 2017,第333页. sfn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久保2017 (帮助)
^ 森本角藏 1933,第225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五十三〈安德天皇〉.
^ 久保 2017,第335页. sfn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久保2017 (帮助)
^ 平安時代の年号を刻む板碑 板碑に罪はない.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 久保常晴 2012,第487-488页.
^ 森本角藏 1933,第236页.
^ 藤泽良祐,《中世瀬户窑の研究(日语:中世瀬戶窯の研究)》,高志书院,2008年,第573页。
^ 26.0 26.1 久保常晴 2012,第496页.
^ 《南方纪传》卷之一:“元弘元年……八月九日改元,……关东不用新年号,用元德历。……正庆元年,元弘二年,关东号元德四年。……三月廿二日,持明院天子即位,元德四年为正庆元年。”
^ 《群书类从》卷第四十八〈将军执权次第〉:“元弘元年〈辛未〉,八月八日改元。〈但于关东者不用元弘〉……正庆元年〈壬申〉,元德四年月日改元,五月十四日吉书始。”
^ 29.0 29.1 久米邦武. 後醍醐天皇紀四. 维基文库, 4. 〔元弘元年九月〕二十日,以花园上皇宣,皇太子践祚土御门殿,不授剑玺,仪遵寿永故事,乃用元德号。……〔十一月〕新主欲改元,幕府未受元弘号,然不敢为非也,遂待明年行之。……〔元弘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新主卜定大尝会国郡,改元正庆。镰仓仍用元德号,至此始改。
^ 30.0 30.1 《镰仓大日记》:“元弘 八月八日改元,但于关东元弘不用。”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后小松天皇上〉:“〔元弘元年〕九月二十日癸巳,皇太子以花园上皇诏,即位于土御门殿,仍用元德号。”.
^ 森本角藏 1933,第297-307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后小松天皇上〉.
^ 久保常晴 2012,第200-201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80-481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05-206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06-207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07-208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08-21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10-211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卷第七十一.
^ 森本角藏 1933,第248-251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一〈长庆天皇、后龟山天皇〉.
^ 八代国治 1920,第71-112页.
^ 小川信,《中世都市“府中”の展开(日语:中世都市「府中」の展開)》,思文阁出版,2000年,第276页。
^ 德川光圀 1911,卷第七十二〈后小松天皇上〉:“〔观应二年〕十一月七日癸丑,左近卫中将足利义诠废帝及皇太弟直仁,奉正平号。”.
^ 久礼 2017,第467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88页.
^ 佐藤博信,《古河公方足利氏の研究(日语:古河公方足利氏の研究)》,校仓书房,1989年,第54-86页。
^ 専称廃寺板碑調查報告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
^ 久保常晴 2012,第49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88-19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88-489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2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26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34-23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31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3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36-237页.
^ 60.0 60.1 前川清一,《肥后の金石论集I•熊本県の私年号小考(日语:肥後の金石論集I•熊本県の私年号小考)》,肥后金石研究会,1984年。
^ 61.0 61.1 宮城県の題目板碑.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 62.0 62.1 久保常晴 2012,第238页.
^ 吉冈康畅,《刻铭を有する中世陶器(日语:刻銘を有する中世陶器)》,《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第36号,1991年,第49页。
^ 早濑晴夫 2003,第10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9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78-28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284-291页.
^ 山口家(やまぐちけ)石塔婆群 (宮城県石巻市東福田字馬場).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3).
^ 大乗院寺社雑事記四尋尊大僧正記第四十七.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 早濑晴夫 2003,第102-104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10-311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1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37-339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39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4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44-353页.
^ 熊本市指定有形文化財の指定について.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 久保常晴 2012,第356-36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61-36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62-373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373页.
^ 学叢29号 本満寺境内所在 蓮乗院廟発掘調査報告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5).
^ 83.0 83.1 李兆洛 1970,第33页.
^ 森本角藏 1933,第28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445-457页.
^ 若林淳之 ,《静冈県の历史(日语:静岡県の歴史)》,山川出版社,1979年,第176页。
^ 山口隆治,《加贺藩林野制度の研究(日语:加賀藩林野制度の研究)》,法政大学出版局,2003年,第49页。
^ 黄宗羲. 日本乞師記. 维基文库.
^ 青木美智男、山田忠雄,《天保期の政治と社会(日语:天保期の政治と社会)》,有斐阁,1981年,第139页。
^ 《福島県史料情報》第63号 (PDF).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5).
^ 龟光 2018,第43页.
^ 筑紫敏夫,《私年号“神徳”と木更津船の船待(日语:私年號「神徳」と木更津船の船待)》,《东京湾学会志》第1卷第3号,1999年。
^ 幻の年号「天晴(てんせい)」.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 上村重次,《九州相良の寺院资料(日语:九州相良の寺院資料)》,青潮社,1986年,第152页。
^ 昭島市史 私年号「長徳」.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 久保常晴 2012,第457-458页.
^ 熊野秀一 2013,第40页.
^ s:ja:太阴暦ヲ廃シ太阳暦ヲ颁行ス
^ s:ja:明治四十五年七月三十日以后ヲ改メテ大正元年ト为ス
^ 森本角藏 1933,第296页.
^ s:ja:昭和ト改元
^ 大正後的新年號其實是「光文」?一場為了追求獨家報導的新年號烏龍事件. [2019-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 昭和64年政令第1號.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平成31年政令第143號.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久保常晴 2012,第105-106页.
^ 106.0 106.1 久保常晴 2012,第106页.
^ 107.0 107.1 107.2 久保常晴 2012,第107页.
^ 李兆洛 1970,第29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07-108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0-111页.
^ 112.0 112.1 久保常晴 2012,第111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1-112页.
^ 114.0 114.1 久保常晴 2012,第112页.
^ 115.0 115.1 久保常晴 2012,第113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3-114页.
^ 117.0 117.1 久保常晴 2012,第114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4-11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5-116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6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16-117页.
^ 123.0 123.1 久保常晴 2012,第117页.
^ 邹晓翔 1990,第30页.
^ 125.0 125.1 久保常晴 2012,第118页.
^ 126.0 126.1 126.2 久保常晴 2012,第119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52页.
^ 128.0 128.1 久保常晴 2012,第120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21页.
^ 130.0 130.1 久保常晴 2012,第122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53页.
^ 132.0 132.1 132.2 久保常晴 2012,第123页.
^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久保常晴 2012,第124页.
^ 134.0 134.1 久保常晴 2012,第12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55页.
^ 久保常晴 2012,第154页.
参考文献
编辑
李兆洛. 歷代紀元編. 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 1970-03.
徐红岚. 中日朝三国歷史纪年表.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05. ISBN 7538246193.
邓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5-03 [2021-11-04].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5).
德川光圀. 大日本史. 东京: 吉川弘文馆. 1911-08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森本角藏(日语:森本角蔵). 日本年號大観(日语:日本年號大観). 东京: 目黑书店. 1933-07-01. doi:10.11501/1688696.
八代国治(日语:八代国治). 長慶天皇御即位の研究(日语:長慶天皇御即位の研究). 东京: 明治书院. 1920-10-18. doi:10.11501/960761.
久保常晴(日语:久保常晴). 日本私年号の研究(日语:日本私年号の研究). 东京: 吉川弘文馆. 2012-01-20.
久礼但雄(日语:久禮但雄)等. 日本年号史大事典(日语:日本年号史大事典). 东京: 雄山阁. 2017-01-20.
邹晓翔. 「法興」私年號的由來與「白鳳」年號之謎 现代日本经济1990年02期. 长春: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1990-03.
熊野秀一(日语:熊野秀一). 公現法親王の奥羽越列藩同盟における役割について(日语:公現法親王の奥羽越列藩同盟における役割について) 大正大学大学院研究论集(日语:大正大学大学院研究論集). 东京: 大正大学. 2013.
國史大系 第9卷 公卿補任前編. 东京: 经济杂志社. 1899-05. doi:10.11501/991099.
國史大系 第10卷 公卿補任中編. 东京: 经济杂志社. 1899-07. doi:10.11501/991100.
國史大系 第11卷 公卿補任後編. 东京: 经济杂志社. 1899-11. doi:10.11501/991101.
日本大百科全書 日本年号一覧. 小学馆. 1994-01-20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私年号「亀光元年」銘墓石 (PDF). 古贺: 古贺市立历史资料馆. 2018-08-22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19).
早濑晴夫. 消された皇統. 东京: 今日话题社(日语:今日の話題社). 2003-05-26.
外部链接
编辑
Automatic calculate system for Japanese-Era name (Japanese/Korean/Englis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西、日年代对照表
日本历代年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纪年转换工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维基人Kanashim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