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友调侃为“全员都是处女座”的《琅琊榜》剧组,在整部戏的细节处理上严谨到近乎丧心病狂的程度。剧中无论是礼节、服饰、背景等都是经过了仔细的考究,就连下雪的场景也没有使用特效,而是直接等到下雪时拍摄。剧情环环紧扣、三观正直无比,全剧几乎没有什么槽点。

相对于《芈月传》,从剧情开始一路被批,就连看似华丽大气的服饰也被网友找到了“淘宝同款”,四年时间里,在造型布景服装道具故事表演等方面较《甄嬛传》来说,剧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进步。《琅琊榜》完结后,其热度仍未减退,加上该剧贯穿全篇的浩然正气、角色魅力和古韵气息都让观众从新接受了一次审美到价值判断的“洗礼”,被雷了整个2015年的观众终于有一个让他们耳目一新的好剧,自然少不了大量的溢美之词,也直接让观众的口味和眼光被抬高。观众口味提高自然对《芈月传》更加挑剔,因此更加激起了人们对于芈月娘娘是“玛丽苏”的吐槽。

宣传炒作,娘娘更懂

先从明星效应上来看,《琅琊榜》只有胡歌和刘涛是知名度较高的明星,而其他演员都是扎实不炒作的,演员相对来说都比较低调;而《芈月传》的主角是孙俪,加上她的跑男老公和《恶棍天使》,就足够让这部戏在媒体上频频曝光了,更不要说除了孙俪以外的演员了,刘涛、蒋欣等……“甄嬛传原班人马”的明星光环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效应的。在话题制造方面,《芈月传》还借小芈月和“华妃不育不育”、“蒋胜男编剧署名维权”又刷了一把微博热门。开播前的宣传做得也足,其专辑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突破2亿,这个数据远高于今年另两部大剧《花千骨》与《琅琊榜》。同样,《芈月传》前期片花、MV、花絮等视频内容在另一视频平台乐视网的全屏播放量也逼近2亿。2015年百度指数最低值就有7000多的关注量,真正做到了“未播先火”。对比纯靠口碑的《琅琊榜》,宣传方面《芈月传》确实用心得多。

IP深挖,背后是大社群的胜利

深挖IP是本年网络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一点上,《芈月传》和《琅琊榜》其实都是典型成功者。而在其背后真正的胜者,其实是“大社群经济”理论。

SKG董事长刘杰的”大社群经济“理论中提到,大社群传播的关键就是围绕粉丝用户的需求痛点,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一起来做大做强,建立完整的大社群生态链。

《芈月传》和《琅琊榜》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它整合了各方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影响力。比如乐视网的“芈月进校园——校花校草汉服大赛”的线下落地活动,推动以汉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拓展,甚至还请了汉服文化代言人方文山发声。乐视还开发了大量《芈月传》的周边,除了像芈酒、芈月版定制的电视和手机外,其同名手游也即将开测。在广告投放方面,《芈月传》也吸引了众多平品牌商家进行投放,链家网以高额的广告费取得了乐视网《芈月传》的独家冠名权,唯品会、加多宝等70余家品牌对乐视网《芈月传》进行了广告投放,总体量达数亿元。广告主全面覆盖日化、百货、保健品、服饰、房地产、电商、国际一线奢侈品、汽车等领域。而获得版权的腾讯视频,同样卯足劲造势,广告主纷至沓来。《芈月传》可谓集中整合了各个品牌的媒体效应,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比起《芈月传》,最高峰时的《琅琊榜》依然望尘莫及)

总结:有媒体朋友调侃,《芈月传》和《甄嬛传》之间隔了一个《琅琊榜》。这几部剧背后,有人看到了制作,有人看到了剧情,但其实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大社群思维。深挖IP绑定受众,对生态链中的受众反复传播,线上线下跨社群跨平台推广。这一系列大社群组合拳正越来越成为如今营销手段的主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