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世界杯》第六期——关于小组末轮的那些“奇葩事儿”……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年06月27日 16:32

A-A+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微信

原标题:

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第三轮(末轮)半数战罢,八支球队或昂首或惊险晋级,八支球队或黯然或体面离开。可不知道细心的小伙伴们是否发现,有些人、有些球似乎和之前两轮不大一样了呢?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一反常态,又是什么让他们心照不宣?跌宕、绚丽抑或是沉闷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玄机呢?

央视新闻客户端《评书世界杯》系列特稿第六期,就为您一一盘点一下,那些几乎只有在小组末轮才会上演的“奇葩事儿”……

“默契球”是怎样炼成的?

1982年世界杯的赛场上,一场“诡异”的比赛竟在万众瞩目中上演。那是小组末轮最后一战,对阵双方是联邦德国队与奥地利队,上半场联邦德国队以1-0领先。到了下半场,两队球员犹如被施了魔法一般,似乎变成了一个个“木偶人”,他们只是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将足球在场上慢悠悠地传来传去,你一脚我一脚,直到终场哨响。

而这一结果也使得两队携手出线,小组中另一支提前完赛的球队阿尔及利亚则刚好因为净胜球劣势惨遭淘汰。

​△场外球迷对联邦德国队队员的“消极怠工”表示强烈不满

​这一幕的发生也使得国际足联“痛定思痛”,作出了世界杯小组赛末轮必须同时开赛的规定,以期待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默契球”的出现。然而,聪明的球员往往是最善于在规则中寻找漏洞的,在近些年世界足坛的各级别赛事中,类似情况依然屡有上演。

在昨晚进行的法国队与丹麦队的C组最后一轮比赛中,双方在临场发挥特别是进攻端的投入上都有所保留,最终“互交白卷”。而这场本届世界杯上的第一个0-0,不仅确保了法国队小组头名的地位,也使得丹麦队在无需考虑同组另一场比赛结果的情况下从容出线,可谓“各取所需”。

然而双方在临近尾声时那看上去“无欲无求”的比赛态度,最终招致了莫斯科卢日尼基现场球迷们的漫天嘘声。

△球迷:票价这么贵,你们就给我看这个?

(设计对白)

需要注意的是,“默契球”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假球。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阵双方对某种结果的共同追求,但是却没有发生任何提前约定及利益交换的行为,只是随着比赛的走势而逐渐形成某种双方都不愿意冒风险去打破的平衡。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足联对所谓“默契球”的调查往往无疾而终,无法在道德和体育精神层面之外做出实质处罚。

​可以说,“默契球”是比赛双方对最终结果的极致追求、对比赛消耗最小化的期望以及对体育精神的适当妥协所共同作用的产物。

尘埃落定后 做到“三避免”

在小组末轮的比赛开始之前和进行当中,经常会出现某支球队已经基本确保获得晋级资格或者小组名次(第一或第二)的情况。而这支球队往往会在排兵布阵上有所调整,或是有意无意间将比赛节奏“拖慢”,以求避免更大的消耗,为之后的淘汰赛争夺提前“留力”。

D组中提前一轮出线的克罗地亚队就在与冰岛队的比赛中“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当确定晋级后,要做到“三避免”:

△球队核心莫德里奇在下半时比赛中被替换下场

一、避免消耗过多体力。克罗地亚队在末轮比赛中将阵容作出了大面积调整,一方面使替补球员积累比赛状态,另一方面也让绝大多数主力球员得到休息的机会,为下场比赛储备体能。

二、避免拿牌。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如果一名球员在某一阶段累计获得两张黄牌或者一张红牌,就会在下场比赛中被禁止上场(停赛)。纵观全场,克罗地亚队队员出脚谨慎,只有两名非主力球员拿到一张黄牌,且不会被带入之后的淘汰赛阶段。

三、避免受伤。克罗地亚球员在末轮比赛中的拼抢积极程度远不如前两场需要抢分的比赛,他们尽量避免与对方进行硬碰硬的身体接触,宁“让”不“争”,因此降低了受伤的风险。

这些举措也许不合一些第三方球迷的胃口,有“放水”的嫌疑。但对于克罗地亚队而言,能够适当保存实力,做到以最好的状态出战之后的淘汰赛,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千里眼”与“顺风耳”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小组末轮比赛同时开球的缘故,场上的队员也需要根据另一场利益攸关比赛的即时比分,来随时调整自己在场上的战术和踢法。

这就需要场边的教练员随时关注另外一场的赛况,好比“千里眼”;再通过呼喊等方式传递给场上的己方球员,让他们心中有数,犹如“顺风耳”。

譬如今天凌晨,阿根廷与尼日利亚比赛的最后阶段,当阿根廷队得知另一场冰岛队比分落后的消息后,1球领先的他们立刻全线退守,终于将2-1的比分保持到了终场,从而惊险晋级。(注:冰岛队如果取胜,则阿根廷队至少需要在比赛中净胜2球才能出线)

放下身段 即使身为“球王”

故意不发球、将球带向球场一角、因拖延时间而吃到黄牌……这些“消极”行为似乎很难与以妙到毫巅的足球技术征服球场的“王者”、且性格沉稳内敛的阿根廷巨星梅西相联系,但他确实在比赛行将结束时那样做了。

毕竟,在球场上的每一刻,梅西肩负的都绝不仅仅是自身的荣耀和形象,更是阿根廷举国的殷切期盼。为了胜利,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放下身段,而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在广大拥趸心中的神圣地位,他也真正成为了带领阿根廷绝境突围的国家骄傲。

相映成趣的是,老一代“球王”马拉多纳此时也在看台上恣意宣泄、泣不成声。

​“为荣誉而战”往往更精彩

比起为了出线名额和小组名次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的“当局者”而言,那些在末轮开始之前被确定淘汰的队伍,通常在比赛中会拥有更为放松的心态,在球场上的技战术发挥并不会因为对结果患得患失而变得僵硬。

从足球观赏性的角度出发,这种纯粹“为了国家的荣誉”、不计较功利得失的开放性踢法往往会显得更精彩。

前两战皆负无缘晋级的沙特队、秘鲁队和摩洛哥队,就在末轮比赛中完美诠释了这一点。轻装上阵的他们不仅打出了漂亮的场面,还收获了理想的结果,或是用一场胜利作为本次世界杯征程的美妙收尾,或是给强队制造了巨大麻烦,成功扮演了搅局者的角色。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何肖南)